logo-bg
藝評
Jun 29, 2023
2023年06月號

AI評角色,真人評戲:以《西哈諾》與《雅克和他的主人》作實驗

  • 沅泱
    沅泱

    歐盟聯合碩士城市研究(4CITIES)在讀,曾修讀澳門研究。關注城市、在地體驗和日常實踐;有時候寫劇評,免得看過就忘。

「As an AI language model, I can provide an objective analysis of the plays, but I cannot provide an opinion as I am not capable of having personal beliefs or values.」

如果向ChatGPT拋出以「Do you think…」開頭的問題,它首先會「戴頭盔」,說明自己的無能;但若是問客觀問題,它總是講得頭頭是道。這個三月看過的演出比過去兩年的三月都要多,若是不知道從何寫起,試著讓人工智能(AI)評戲會如何?我選取了三月在澳門上映的兩齣翻譯劇:《西哈諾》(Cyrano de Bergerac1與《雅克和他的主人》(Jacques et son maître2作為點評對象,看看會有甚麼亮點。

夢劇社《西哈諾》,由龔嘉敏飾演女主角羅克珊。  劇照由夢劇社提供_resized.jpg

《西哈諾》與《雅克和他的主人》中的女性角色

AI會如何評價羅克珊?

「首先,羅克珊被描繪成一個被動的角色,不論是西哈諾、卡斯安還是德.傑許伯爵,羅克珊始終等待著男性的追求,她的存在完全由她與男性的關係來定義。她沒有表現出追求自己的興趣或者抱負,也沒有與其他女性建立任何有意義的關係。從這個層面上來說,女性的存在完全是為了男人的快樂和慾望,她們的價值取決於她們的魅力和取悅男人的能力。
其次,她是一個高度理想化、且不切實際的人,儘管她在《西哈諾》中是一個聰慧、善良的女性,羅克珊一角體現了男人希望女人具備的所有品質,但這種對女性理想化的幻想強化了「女性應該完美無瑕」的觀念。」

但這並不是AI一開始給出的答案。我首先提問「你能評價一下《西哈諾》中的女性角色羅克珊嗎?」,它表示:

「羅克珊是一個全面而複雜的角色,她的性格挑戰了傳統的性別角色和期望,並提醒人們女性不僅僅是被動的慾望對象。羅克珊的性格也以她的機智和智慧而著稱。她積極地融入她周圍的世界,並利用她的智慧來實現她的目標。」

若是沒有看過戲,指望AI直接分析戲中角色恐怕還是有失公允:看完上述的分析,我暫時無法猜到羅克珊在它的客觀評價體系中是一個怎樣的女性。或許在我的兩次提問之間,有人悄悄不斷「馴化」機器,告訴它羅克珊正是一個被操控的美麗玩偶。ChatGPT僅僅是基於原劇本中的角色進行分析,未考慮到改編的可能性,更未有將其他國家和地區上演的版本列入討論。

接著我們把視線轉向另一齣「用了女人」的戲,《雅克和他的主人》。正如我先前提到的AI的缺點,它只能從原劇本進行分析,而看不到舞台上荒誕的妝容和諷刺現實的笑點。於是我先問「你如何評價《雅克》中的女性角色?」,AI如是說:

「⋯⋯總的來說,《雅克和他的主人》中的女性角色可以被看作是對傳統性別角色的批判,這些角色限制了女性在關係中的自主權和能動性。她們被描繪成聰明、獨立、意志堅強,但她們也面臨著符合傳統性別規範的社會壓力。小說強調了性別角色限制個人自由的方式,並鼓勵讀者質疑和挑戰這些社會規範。」

由於它分析的角色和劇場中上演的並不對應(原劇本中只有客棧老闆娘,沒有風情的寶珠姐,可惜),因此不在此展開AI對《雅克》中的女性角色的分析。隨後,我繼續追問:「相比《西哈諾》,《雅克》中對女性角色的呈現有哪些優勢?」ChatGPT再次強調了角色的自主權和女性意識,並提供了下述分析:

「《雅克和他的主人》的一大優勢在於,它呈現的女性角色更加多維、真實。小說中的女性角色不僅僅是男性角色的慾望對象或浪漫情趣;她們是完全實現自我的人,有自己的目標和動機。」

在提問之後,下方會出現一些關聯問題,在追問三次並得到相似結論後我選擇了AI提供的另一個方向:「兩部作品中的女性角色在能動性和自主性方面如何比較?」這個轉折令對話走向「有深度」的方向:

「兩部作品中主要女性角色的另一個主要區別是她們的性格塑造。羅克珊被描繪成美麗、聰明、賢惠的女性,但她的性格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她與故事中男性角色的關係。另一方面,Emilia和Rosalie是具有自己個性和動機的更充分實現的角色。他們不僅僅是男性角色的慾望或浪漫興趣的對象;他們是複雜的個體,有自己的願望和興趣。《西哈諾》中的女性角色的能動性往往受到限制,並由她們與男性的關係來定義,而《雅克和他的主人》中的女性角色則能夠堅持自己的能動性並追求自己的慾望。這種差異反映了作品創作期間對女性和性別角色態度的變化,並暗示了女性在文學中的不斷演變。」

終於,到了這一步,ChatGPT可以提供一些「像劇評人會有的表達」。在這個問題之後,它又提供了一個挖掘背景的新問題:「哪些因素導致了作品創作期間對女性和性別角色態度的轉變?」,並繼續解釋——《西哈諾》誕生於十九世紀末,女性的就業、政治機會仍受到限制,「這一時期女性在文學中的表現往往反映了傳統的性別角色和期望,女性被描繪成被動的、從屬於男性的」;而到了米蘭.昆德拉(Milan Kundera)創作《雅克和他的主人》的二十世紀末,「當時社會和文化發生了更大的變革。旨在確保婦女享有平等權利和機會的女權運動勢頭正盛,婦女對性別平等的訴求愈來愈強烈。

但AI沒有讀過場刊,我也無意用更多資料餵養機器學習。在澳門版《雅克和他的主人》的場刊中,只提到了「《雅克和他的主人》仿照狄德羅小說〈宿命論者雅克〉的敍述結構」,並未點名是用了哪一版的雅克來做戲,但從氣質來講這個劇場作品像是基於米蘭.昆德拉的版本的創作(所以,為何沒有提及?)。在這種對比分析上AI提供的結論是否正確,也難以通過一些對比分析對實際的劇評寫作提供養料,只是在創作過程中多一些參考。若是場刊的資料不夠,寫作時甚至要靠朋友提醒才想得起演出細節——AI不一定能解決得了人的忘性。

怪老樹劇團《雅克和他的主人》宣傳海報.jpg

真人應該如何評價這兩齣戲?

就上述的提問,或許讀者也可以看出來我想評甚麼——不需要經過我的鍵盤就可以講出這些長篇大論。我想要講劇中的女人。

「夢劇社」這一版《西哈諾》中維持了羅克珊千金小姐的形象:美麗、聰慧、大膽、渴望被愛。百分之百戀愛腦的羅克珊,龔嘉敏演出了百分之二百的癡情。可惜的是,這個角色上她的美貌蓋過了她(可能)的智慧,又或者能看到這個角色技藝才情的部分並不多:除了喜歡西哈諾優雅的詩句(實際上,在翻譯後聽不出更深的雅趣),她在面對卡斯安時也沒講太多情話,反而是求著對方再講一遍信中那般浪漫的語句。一個女人的存在僅僅是為了做一個真情的聽眾嗎?或是做戰壕裡送軍糧的天使?同時,為了撐起西哈諾這個男主角,其他男性角色也變得不顯眼了:卡斯安用當下的流行語來講就是「笨蛋帥哥」,但他的愛(來自他本身,而非經過調教的話語)沒有被細緻呈現,好似在笨拙的言語之外便沒有機會訴說愛的可能。在戲中他的感情升溫來自於他與羅克珊的閣樓之吻,以及送別時不捨的擁抱,但這些都是在確認了羅克珊已經愛上他之後才有的行為,並非來自於他本身的特質;梁展鴻飾演的勒布雷應是一個具有特殊意義的角色(作為唯一一個熟悉西哈諾的朋友),但在黑袍之下,勒布雷看起來好像一個不起眼的龍套角色。

同場還有兩位值得關注的女演員:飾演哈根諾的歐陽月珊和飾演保姆/士兵/修女的劉雅雯。哈根諾在我看來遠比劇中其他男性角色有趣,她的麵包店算得上是全場難得精心佈置的一個場景:一盞燈驟然從空中拋下,天花板上吊著菜板和火腿,右側有料理台,左側有烤好的麵包和餐桌。她在羅克珊前往兵營時也擔任了送糧的重要角色,掀開馬車裡的火腿好酒時,我甚至覺得她才是這一幕的主角——畢竟愛情點綴的只是三個人的生活,但麵包慰藉的卻是整個軍隊的肚子!而保姆,毫無疑問,是為了服務大小姐而存在——但這個角色仍有印象點:西哈諾希望和羅克珊單獨說話,為了支開保姆西哈諾給她塞了滿懷的麵包,轉頭她捏著嗓子回來說「吃完了~」,令觀眾忍俊不禁;而到了最後一幕在修道院裡,她又變得沉穩、略帶憂傷,向小姐帶來西哈諾的口信。

的確,這是一個以男人和榮譽為中心的時代寫出的東西,但女人不應該僅僅是一個等待被愛的對象。女人——我想在這一齣戲裡哈根諾更接近我對如何設置女性角色的想像:一個能幹的、伶俐的、支持身邊人的存在。

再讓我們把視線轉向《雅克和他的主人》。馬思霖繼《國民家庭》中的網紅家姐之後在《雅克》中飾演客棧老闆娘寶珠姐,腳踩粉紅色洞洞鞋身穿高開衩抹胸裙,荒謬造型也蓋不住她的靈氣。我喜歡《雅克》中的古怪設定,比如男扮女——這一點扮得比《西哈諾》中因角色不夠,叫士兵扮修女更有趣;又比如戲中不需要真正表演性關係,而是用鋼琴的重音說明已經有過(或是正在)高潮。在前文中AI提到《雅克》中的女人「更加有主觀能動性」,畢竟寶珠姐說吃甚麼雅克和主人就吃甚麼,說喝酒就要喝到盡。

在雅克和婷婷(和葛仔)、主人和詩詩(和浩南)、老闆娘和陳總這三對三的複雜關係裡最相似都是各自的背叛,但由古英元扮演的詩詩和婷婷全程都未出聲,女性對於這種背叛的態度如何?從婷婷和雅克發生關係的那一刻起便不需要多言了,就算她們可以講甚麼,我猜台詞也差不多「冇咩所謂」。除此之外,某種程度上寶珠姐和羅克珊也是相似的:在這些能動性和肆意之後,她依然想要得到陳總(鄧啟新飾)的愛,而這些表達並不會讓她顯得怯懦,她的存在是為了設置好故事場景,等鋪墊完這一切之後——「我們可以成為對方最真心的朋友,往後還可以在愛情的冒險裡互通有無」3,明明像是要真心換真心的對話,在這一齣荒誕劇裡變得也有些輕佻了。

《雅克》中的男演員實在光芒四射,儘管馬思霖作為全場唯一女演員已經十分出色,但仍有不少時刻感覺她被蓋過風頭。吳璟賢真是叫人眼前一亮,台詞和表演都有力道,又不會覺得太過火;而其他演員在不同服裝和角色中流暢的切換令整齣戲毫無卡頓感:鄧啟新首先登場的角色是葛仔,隨後換上白色西裝變成小陳總,這個浮誇油膩又自戀的角色四十歲演都怕不夠老,他二十出頭演反倒剛剛好,狂撩頭髮夠搞笑。

沒錯,這還是一個男人如何,女人被如何的故事,並沒有AI講得那麼誇張,甚麼「通過對她們的描寫,小說強調了性別角色限制個人自由的方式,並鼓勵讀者質疑和挑戰這些社會規範。」但其實「怪老樹劇團」版的《雅克》是導演在挑戰故事:袁一豪在原本的三條故事線外又插了一條劇場故事,反思權力和劇場的關係:「我能在這裡演,是因為已經審批通過了,說明這一定是個好的演出」;「所以啊,最大的觀眾其實是文化發展基金」4

後記︰首先、其次、最終、綜上所述⋯⋯

先前在國際演藝評論家協會(香港分會)的「AI與藝評」工作坊中,我向AI提問:「寫劇評時角度單一要可以如何處理?如何找到不同想法及評論角度呢?」ChatGPT-4這樣回答我:「對於作者來說,AI產生的角度可以帶來以下啟示:觸發新的創作想法;檢視自己作品的不足;深化作品主題。」其實如各位所見,上述AI回答的東西和真人評的東西幾乎沒有關聯,而到最後我也沒有試圖用AI重新改寫我的片段,因為那樣機器人會在每一段前面都加上生硬的連接詞:首先、其次、最終、綜上所述⋯⋯我寫東西時好像總缺乏一點機器會有的邏輯,又總想在沒有關聯的事物中找到關聯,這常常令人困惑,每一次落筆時卻總有新的趣味。

看了才知道好不好的演出,只有看了的人才知道,機器不知道。

1

《西哈諾》是十九世紀法國劇作家埃德蒙.羅斯丹(Edmond Rostand)的代表作,是次澳門夢劇社「當代劇場美學探索及實踐計劃」的演出項目由法蘭克.迪麥可擔任導演,莫家豪任執行導演,2022年3月24、25日於澳門文化中心小劇院演出。

2

《雅克和他的主人》為怪老樹劇團「新晉劇場人展演計劃」的作品,根據米蘭.昆德拉同名劇本改編。由袁一豪擔任導演及劇本改編,於3月24至26日於澳門舊法院大樓黑盒劇場演出。

3

摘自《雅克和他的主人》中譯版劇本(上海譯文出版社,2015)。

4

文化發展基金是澳門政府審批文化活動資助的部門。